對朝鮮最“鴿派”的人物已經對金正恩失去了信心,韓國總統文在寅警告金正恩:我們有能力摧毀朝鮮,讓朝鮮無法恢復過來。這意味著韓國已經放棄了與朝鮮的對話,至少文在寅在短期內不會採取陽光政策了。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曾提出對朝鮮的“四不政策”,但是每每被朝鮮打臉,對朝緩和的政策基本失去了影響力。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莉說,如果制裁依然沒有效果的話,那對朝政策就應該交給五角大樓來處理。雖然馬蒂斯並沒有公開談論動武的事情,但是毫無疑問,軍事選項越來越受到美國的重視。
朝鮮在制裁起效之前徹底實現核武化,而美國等國則觀察制裁的效果,以決定是否改變策略。由此,雙方在“別無選擇”的小路上相逢,國際社會越來越將朝鮮核導視為核心威脅,這一次聯合國決議之所以快速通過,也是國際社會對朝核威脅的一次政治動員。朝鮮頻繁的核導活動無疑是對國際核不擴散規範的嘲諷,這也是一種自我孤立。
最近的導彈發射也說明朝鮮在核導發展的路上,並沒有有限度的目標,不是為了朝鮮的安全,而是取得對美國的核平衡,進一步說要在核的問題上獲得與美國旗鼓相當的對話權。兩次導彈對日本“越頂”,也是針對日美同盟,考驗日美同盟的韌性,通過核導開發在大國之間種下不信任的種子,從而為朝核開發創造外部空間。
第六次核試驗加上遠程導彈頻繁發射,改變了國際社會的認知,如果各國將朝核視為重要或者核心威脅,朝核的進展不會成為各國不信任的種子,而是合作的推動力。
就在筆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一位朋友發微信跟我說,準備去南方買房子了,原因無他,害怕東北可能被核污染。就像反導系統做不到萬無一失一樣,中國東北也沒有辦法在朝鮮一次又一次核試驗中萬無一失,萬分之一的閃失都是致命的,也會帶來恐慌。
大國區別於小國的關鍵在於,大國不會將自己的安全寄托於他國,更不用說是小國的善意。當朝核從經濟與外交制裁轉到戰略性的“短兵相接”之後,朝鮮幾無勝算。朝鮮到目前為止所取得的進展,都建立在國際社會相信通過聯合國的制裁決議,通過一致性的經濟與外交的施壓,可以讓朝鮮走上談判桌。一旦這樣的假定被證明是虛假的,沒有哪個國家願意被朝鮮綁架,更不會與魔鬼交易。(來源: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