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王春新:從“三元經濟”看香港如何啟帆遠航
http://www.CRNTT.tw   2021-05-04 17:44:29
 
  與此同時,呈現為虛擬經濟部份的地產市值,卻是房地產增加值的三倍以上,因為香港住宅價格自2003年見底後,已經上升超過17年之久。目前私人住宅價格比SARS最底點猛升5.5倍,累積的地產市值相當於香港十年的GDP總量,超過勞動報酬或營業盈餘。由房地產部門帶動的第三次收入分配和正負面財富效應,長期影響並主導著香港的主要經濟活動,是社會深層次矛盾的根源。

  上述可見,在香港“三元經濟”中,傳統部門已無法擔當促進經濟成長的重任,只有創新及科技產業取得重大突破,才能扭轉頹勢。金融和房地產部門都可以不依靠本地經濟支撐而獨立運作,但對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絶不相同:以虛擬經濟為主體的香港房地產模式,雖能給企業、個人投資乃至財政收入帶來暫時的好處,但它不是理想的資本主義形態,不僅無法改善居住條件及縮小貧富差距,而且早已成為經濟增長的負累(按聯合國SNA標準計算,本世紀以來香港房地產部門平均每年拉低GDP至少1個百分點),還埋下了引發金融危機的種子,轉變發展模式才有出路;只有金融業才是香港最有前景的一元,在支撐本港經濟增長之餘,還可進一步提升至世界級水平,在國家打造金融強國中做出更大貢獻。 

  換句話說,香港“三元經濟”結構中的每個部門,都隱藏著可觀的發展能量,都有較大的調整、轉型、提升及發展空間,且是勢在必行。其中,“一元”重在創新,“二元”必須提升,“三元”急待轉型。具體來看: 

         二、創新“一元”,突破科創產業

  香港在貿易及物流產業相對衰落之後,啟動傳統部門的關鍵在創科產業。韓國在這方面早有先例,該國在八十年代出口額尚不如香港,為了向創新型經濟轉型,韓國把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外移,本土致力發展創科產業,並取得很大成功,此後不僅出口額很快趕上香港,而且基於本土製造的出口產品附加值率數倍於香港,帶動經濟快速發展。香港在八十年代也把依賴低成本的加工工序外移,但本土製造業沒有轉型提升,因而多次失去了發展高增值創科產業的良機。

  歷史地看,香港的確具備發展創科產業的一些必要條件,如擁有全球頂尖的基礎科研力量、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科研體系、世界級的金融服務業,以及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等優勢,且在回歸後不遺餘力地發展創新及科技產業,政府投入資金超過千億,可惜始終欠缺實效。關鍵不在於R&D投入不足,也不在於本港高校一向有重學術、輕應用的傳統,而是欠缺創科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整體創新環境,包括社會主流的創新意識、正確有效的創新模式、政府政策的引導推動、科技與產業的密切對接、不拘一格的創新人才、創新科技與創新金融的深度融合,以及相對合理的創新成本等等,與營商環境有很大不同。換句話說,缺少國際一流的創新環境,才是香港創科產業遲遲無法取得突破的真正誘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