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印度總理莫迪(來源:新浪網) |
中評社香港5月20日電/“只向平台型電商完全開放,對自營商品占多數的海外電商仍有諸多限制”。印度商務部公布這一“海外電商投資新政”已有時日,但其掀起的波瀾尚未平息。印度本土最大的兩家電商企業“弗利普卡特”和“斯耐普迪歐”對此拍手稱快,因為它們都是類似中國淘寶的“電商平台”,新政出台意味著它們將吸引更多的海外資本,而印度“亞馬遜”則樂不起來,因為它們可能將失去與印度對手間的競爭優勢。
“謹慎的開放政策,這是印度長期以來奉行的改革策略,也是印度國情和傳統所決定的。”印度產業聯合會政策部主管達內什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印度來說,儘管電商是每年數百億美元的巨大市場,也是近幾年吸引海外投資力度最大的市場,但仍有很多利益相關方需要被考慮,這關係到印度市場的穩定。”達內什進一步解釋稱,印度的軟件基礎條件不錯,為搭建電子商務平台創造了有利條件,某些本土電商平台近幾年迅速發展起來。不過印度的製造業水平還較低,基礎設施落後,這造成物流體系很不健全。如果電商領域完全對外放開,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海外貨品充斥印度市場,這將威脅印度數百萬中小商戶的生存,所以目前印度只對為買賣雙方搭建平台、以提供信息收取傭金的平台型電商全面開放。
在達內什看來,印度的開放力度在加大,特別是莫迪政府執政以來,各項吸引外資的政策正在穩步推進。“除了電商,印度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零售業迎來全面開放時代,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跨國連鎖超市可以真正進入印度市場”,不過達內什也承認,“這種全面准入是有條件的,要求這些跨國企業必須在印度本土採購、生產,同時這些企業還需要得到印度外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的批准”。另外在一些此前認為的敏感領域,比如像核電、煤礦、水利、電力等,印度都在採取比以往較寬鬆的對外准入政策。
印中貿易促進會理事長巴爾對記者說:“印度吸引外資的政策中從來沒出現過‘超國民待遇’,多數外資企業要面臨和本土企業至少相等甚至更苛刻的稅收、勞動及地方政策約束。”在巴爾看來,印度上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由公轉私的經濟改革,2002年迎來第一輪對外開放大潮,這兩次巨變雖然煥發了印度經濟的活力,但持續時間都不長。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印度經濟進入低迷期,如今莫迪政府帶領國家進入經濟增長機遇期,但要實現全面復甦仍需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