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強“需求側管理”的重點和方向
http://www.CRNTT.tw   2021-01-07 09:05:22
  中評社北京1月7日電/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構建新發展格局,既要從供給端發力,也要從需求端著手。注重需求側管理,要把短期政策調節和中長期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在有效擴大投資需求的同時更加重視擴大消費需求,著力打通堵點,暢通循環,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1.注重“需求側管理”,把短期政策和長期制度建設結合起來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文章表示,立足構建新發展格局,注重需求側管理,主要是針對制約國內需求潛力釋放的結構性問題,以體制機制建設和相關政策調節為主要途徑,打通影響國民經濟循環的堵點和梗阻,有效釋放國內需求潛力,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這裡的需求側管理,不再僅著眼於逆周期調節,以短期宏觀政策為工具,調節需求總量,熨平經濟周期,而是更加注重完善體制機制,更有效挖掘內需潛力,把潛在的消費和投資需求激發出來,形成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從中國應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經驗看,主要是通過短期宏觀政策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亞洲金融危機後,外部需求大幅收縮,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同時提出擴大內需戰略,通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發行長期建設國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扭轉投資快速下降勢頭,對衝外需下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衝擊,外部需求急劇萎縮,出口和工業生產大幅回落,就業壓力明顯增大。中國提出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兩年新增4萬億元投資,並啟動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同時採取家電下鄉等舉措以擴大消費需求。

  在這兩次應對外部衝擊的過程中,短期宏觀政策對擴大內需和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產生了重要作用。但僅依靠短期政策調整,難以形成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還會帶來後期政策消化的壓力。比如,通過短期政策促進產業投資,在遏制工業下滑的同時,也會增大後期產能過剩壓力,鼓勵汽車消費的稅收優惠政策,在刺激當期消費的同時,也會透支後期消費。更重要的,隨著發展階段和條件的變化,依靠財政大規模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投資的邊際效率會下降,還會增大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和潛在風險。可見,注重需求側管理,既要重視短期政策調節的作用,更要重視完善體制機制,加強制度建設,把短期政策調整和中長期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形成釋放內需潛力的可持續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判斷,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戰略,按照“三去一降一補”和“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推進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改善了供求關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衝擊。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率先實現經濟“V”型反彈。面對外部環境和國內發展條件的變化,中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同時注重需求側管理,強調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不搞大水漫灌,在採取適度的規模性政策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同時,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從制度建設層面推動形成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因此,注重需求側管理,要著眼於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基礎上,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和制度建設,持續有效釋放內需潛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2.“需求側管理”更加重視擴大消費需求

  文章指出,過去一個時期,中國需求側管理主要著眼於調節投資需求,通過引導地方政府和企業擴大投資,形成了比較行之有效的投資調控體系,但針對擴大消費需求的調控手段相對有限。隨著中國需求結構發生變化,依靠擴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空間明顯收窄。2015年以來,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穩定在60%左右,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65.9%和57.8%,比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分別高24.4和26.6個百分點,經濟對投資的依賴度明顯下降,從投資驅動為主轉向消費驅動為主的特征更加明顯,消費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2020年以來,中國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都走在世界前列。但經濟恢復仍不平衡,需求恢復滯後於供給,消費恢復滯後於投資。2020年前11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下降4.8%,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2.6%,消費增速比投資增速低7.4個百分點。出現這種情況,既有疫情衝擊因素,也有多重深層次原因。

  首先,疫情抑制消費傾向和未來預期。受疫情衝擊帶來的居民收入增長放緩等影響,居民消費傾向明顯下降,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0.6%,而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實際下降6.6%。在收入增長放緩的情況下,2020年前三季度居民儲蓄存款增加近10萬億元,明顯高於過去3年前三季度新增存款平均6.2萬億元的水平。究其原因,除了服務消費尚未完全恢復帶來的被動性儲蓄增加外,主要是預防性儲蓄增加的結果。

  其次,居民負債水平上升擠出消費。近年來,居民個人住房貸款快速增長。2020年上半年,購房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5.7%,居民部門負債水平繼續上升。居民部門負債水平上升,往往伴隨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回落,對最終消費會形成擠出效應。

  消費恢復滯後,最終將傳導到生產和投資,影響經濟穩定復甦。消費恢復滯後於生產恢復,庫存就會增加,企業營收也會受到影響。在外需不確定性增加、投資仍受到製造業和民間投資恢復偏慢制約的情況下,推動經濟穩定復甦,應更加注重擴大消費。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