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負責,更為人類盡責。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之義。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主席鄭重宣告,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則重磅消息迅速通過互聯網傳遍世界。
美國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第一時間發表評論:這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一步,“必將對全球氣候治理產生變革性影響”。
在9月30日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各國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和合共生、和而不同,是根植於中華民族歷史深處的文明觀。回顧習近平主席在國際舞台上的外交活動,文明交流互鑒總是占有特別的分量:
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講述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交流對話的歷史記憶;在紐約,向聯合國贈送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工藝制成的“和平尊”;在希臘,與希臘領導人參觀雅典衛城博物館,共赴“文明之約”;在埃及,漫步於古老的盧克索神廟,回憶中埃文明交流往事……
習近平主席多次講,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衝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中國正力倡變文明差異為文明和諧、文明衝突為文明共生。
百年變局之下,中國與世界的聯繫從未像今天這樣廣泛、密切;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影響,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遠。
“世界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重申對多邊主義的堅定承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合國旗幟下實現更大團結和進步!”
非常時期的聯合國會議,注定將在歷史上鐫刻下鮮明的中國印記。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思想光芒,定能穿透戰爭、災害、貧窮、落後的陰霾,指引人類邁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