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4日電/近日,《金融時報》發文探討美國的識字率問題和在教育方面的階級分化。
文章講了一個叫戴夫的人的故事,他在美國北卡萊羅納州山區,為了貼補微薄的家庭收入,每周部分時間裡在當地一家當鋪工作,幫那些想購買槍支卻不能讀寫的人填寫申請表格。每單只收幾美元,不過由於該服務大受歡迎,這項業務為他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城市精英將閱讀能力視為理所當然,然而這個問題普遍得驚人。而且,這個問題並不僅僅存在於鄉村社區或非白人群體中——事實上,戴夫的許多北卡萊羅納客戶都是白人。
根據美國教育部和美國國家識字研究所2013年開展的一項調查,14%的成年人口(也就是3200萬人)不怎麼識字,21%的人閱讀能力低於5年級要求的水平。19%的高中畢業生不識字。美國東北部文盲率較低,而在密西西比州等南部一些州,文盲率則較高。北卡萊羅納州的文盲率處於中間水平。最近幾十年,這一比例一直非常穩定,它令美國在主要發達國家中排第12位(英國的成績也只是略好一點)。
但正如美國司法部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真正令人震驚(且可悲)的是,“學業失敗與青少年犯罪、暴力和犯罪之間的關聯(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不識字”。據稱,85%的少年犯以及70%的在押犯不怎麼識字。事實上,這種關聯如此明確,以至於掃盲團體宣稱,一些州可以通過觀察學校學生的識字率來預測未來監獄所需的床位數。不意外的是,不怎麼識字的成年人中,有一半生活窘迫,被21世紀的大部分工作拒之門外。開展掃盲活動的Pi Beta Phi組織負責人朱莉•維勒曼(Juli Willeman)指出:“讀寫流利預示著未來的成功。”不會讀寫則預示著未來的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