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斯蒂芬·羅奇:特朗普低估了中國的韌性和戰略決心
http://www.CRNTT.tw   2019-03-03 10:31:00
  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參考消息網3月2日報道 “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國的韌性和戰略決心。”

  在發表於26日香港《南華早報》網站的一篇文章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做出這一論斷。

  羅奇曾任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兼亞洲區主席,被認為是華爾街的亞洲問題權威人物。

  在文章一開始,羅奇就直指美國對中國的誤讀——美國認為中國正在承受“痛苦”,並認為中國迫不及待地希望結束貿易戰;而事實上,中國擁有足夠的政策空間來應對當前的經濟增速放緩,並沒有必要放棄更為長遠的戰略。

  他指出,儘管中國經濟增速在過去幾個月內有所減緩,但與美國認為由於其所謂“成功的關稅戰略”的看法相反,中國的情況最初是由去杠杆化引起的,而這項政策旨在消除債務密集型經濟增長所帶來的風險。

  羅奇在文章中稱讚道:“值得讚揚的是,中國決策者大刀闊斧地採取行動,以避免可怕的‘日本綜合征’——即不僅債台高築,而且還有大量僵屍企業和生產率下降困局。”

  羅奇認為,正是由於中國的政策努力,中國信貸增長率已從2016年初的大約16%放緩至2018年底的大約10.5%。這對中國一度強勁的投資引擎——其經濟的最大組成部分——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其增長率也隨之放緩。而美國關稅的影響才剛剛開始。儘管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同比下降了大約3%,但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仍繼續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市場的恢復力。

  羅奇在文章中提到,為了對衝風險,中國不失時機地利用自己的內在優勢:比西方經濟體更為充分的政策靈活性——西方經濟體在財政和貨幣刺激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極限。與此相應,中國過去一年里數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由此才可以留出2019年初銀行放貸上升和信貸增長回升的空間,這將支持總體經濟活動在年中之前得到改善。

  分析並對比中國的經濟狀況,羅奇認為,美國經濟更像是一個“短期勢頭的故事”。隨著財政刺激的消退,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將隨之下滑——這符合國會預算局有關2019年增長率僅為2.3%的最新預測。

  他進一步指出,中美兩國可能出現的經濟增長軌跡反差明顯——中國由政策主導改善,而美國由政策導致放慢,這將使得雙方經濟長期基本面對比更為明顯。2018年中國的國內儲蓄率是GDP的45%,美國是18.7%。經貶值因素調整後,美國2018年的淨國民儲蓄率僅為3%。20世紀最後30年這一數字平均值為6.3%,現在的水平顯然已經不到過去的一半。與中國的淨儲蓄率相比,美國的數字更是遠遠不及。

  羅奇認為,儲蓄方面差距凸顯中美增長潛力在“投資”支柱上的關鍵差異。2018年中國的投資占其GDP的44%,是美國的此項數據是21%,還不到中國的一半。而且,隨著美國預算赤字繼續拉低國內儲蓄,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儲蓄差距在未來幾年很可能進一步擴大。

  歸根結底,經濟實力是相對的。羅奇指出,美國經濟當前的實力似乎轉瞬即逝:其短期恢復能力已經搖搖欲墜,而從令人擔憂的長期基本面來看,這種能力可能會進一步消退。中國的狀況則恰恰相反:在相對穩固的長期基本面背景下,當前的短期放緩應該會在年中結束。

  “這一現實對於美國談判代表們而言將是追悔莫及的醒悟,這些人正在誤讀中國的實力以及表面上的空洞好處。”在文章的最後,羅奇這樣寫道。

  (來源:參考消息網)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