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據大公報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打破外交慣例對中國的訪問高潮迭起,而真正震動世界的是他結束訪華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歐洲要遠離不屬於自己的危機,不要被拖入中美由於台灣問題引發的衝突的風險中;美國是盟友但不表示歐洲要對之言聽計從,成為附庸。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馬克龍講的都是常識。而且俄烏衝突本質上是俄美對抗,但卻是歐洲承擔了主要代價,美國卻大發戰爭財。歐洲必須汲取這個教訓,避免再次卷入另一場美國因利益需要而挑起的衝突中。唯一令人費解的是馬克龍為什麼現在才亮明立場。
首先,這自然是和他成功訪華有關。雖然中法領導人關門會談的內容外界并不知曉,但合理推測顯然是會談給足了馬克龍勇氣。畢竟這樣的表態不僅冒犯美國,中東歐、波羅的海國家以及法國內部都會引發巨大的反彈。
其次則是對美國不滿的大爆發并借此向美施壓。拜登入主白宮後,表面上重視大西洋盟友關系,放棄單邊主義,但實際上拜登是變本加厲的特朗普。雖然歐洲是美國盟友,但人類歷史上大概鮮有這樣對待盟友的方式:搶走法國660億美元潛艇大單、四倍於本國市場的價格向歐洲出售能源、出台嚴重損害歐洲利益的《反通脹法案》、強迫歐洲和中國打科技戰卻沒有任何補償。2022年馬克龍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在這些議題上空手而歸。反觀中國雖然不是歐洲盟友,卻沒有做過任何一件類似的事情。
當然貴為一國總統,馬克龍不會僅僅是止於發個脾氣,而是借此向美國施壓,要它正視歐洲的利益,必須改變對歐洲的方式。從這個角度,中法之間是否有什麼秘密協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借機迫使美國讓步。這有點如同當年中國邀請赫魯曉夫訪華,雙方也沒談什麼,但卻會令美國認為蘇聯站在中國一邊而不敢輕舉妄動。
第三法國在捍衛本國利益的同時還是有歐盟情懷和意識的。俄烏衝突已嚴重惡化歐洲的外部戰略形勢,并面臨美國借口台灣問題再把歐洲卷入另一場衝突的風險之中。一旦美國達到目的,歐洲徹底淪為美國的附庸。這一點,波羅的海國家、中東歐一些國家并不在乎。<nextpage>
不管怎樣,馬克龍這一番表態再次驗證了一個地緣政治原則:大國的雙邊關系永遠具有外溢效應。中法領導人會談,其劍鋒卻都指向美國。只不過一個要打破美國的圍堵,一個要尋求戰略自主。對於中國而言,馬克龍之行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向美國顯示中國能够拉住它的盟友。對於法國而言,訪問中國很重要,借訪問中國向美國施壓更重要。只不過中國已經實現其戰略,法國則還有未知數。
首先,要看美國是否會讓步。如果拜登修正自己對歐洲的方式,適當照顧歐洲的利益,法國借訪華向美國打出的這一拳就能化解。否則法國就不會僅僅停留在表態上了。但目前看,難度相當高。一是拜登預計最快在下周宣布競選連任,選舉年對外很難讓步,以避免成為競爭對手攻擊的靶子。二是歐洲現在安全和能源都更依賴美國,美國有的是籌碼。這也是為什麼馬克龍對媒體說:“美國對歐洲的控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三是歐洲完全被價值觀束縛住了,早已喪失了判斷和行動能力。這一次歐洲其他國家對馬克龍言論攻擊最多的就是從價值觀層面。
也就是說,美國吃定歐洲是秀才造反,甚至未必需要美國親自動手,歐洲內部自己就先主動把馬克龍搞定。
其次要看2024年美國大選花落誰家。應該說此時的歐洲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希望特朗普再次當選。一是他承諾當選後會於24小時內結束俄烏衝突。這樣歐洲就可以甩掉難民和援助的巨大包袱。解除制裁也會提上日程。更重要的是,歐洲又可以逐步恢複自己的外部戰略空間。二是特朗普任內奉行單邊主義,不僅放棄歐洲盟友,還大打貿易戰。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歐洲開始提出戰略自主。只要特朗普再次當選,受到阻撓的歐洲戰略自主就重新獲得巨大動力。馬克龍今天的主張就有了實現的外部環境。如果拜登勝選且不做出改變,法國的戰略設想則遙遙無期。
第三則是要看拜登如何反擊。馬克龍的挑戰令此時的美國很難接受。除了當下的歐洲非常依賴美國并無多少籌碼外,更關鍵的是這個挑戰還攸關中美戰略博弈和俄美對抗。所以拜登大概率要進行反制。目前它所影響的中東歐、波羅的海國家已經衝上去了,歐盟另一大國德國國防部長也明確反對,法國媒體和部分議員也加入了這一行列。站出來支持馬克龍的也僅有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假如馬克龍仍然不知進退,美國則可以各種方式支持法國社會各界針對退休制度改革的抗議行動,使得馬克龍無暇他顧。2003年法國反對美國違反聯合國憲章入侵主權國家伊拉克,美國曾對之進行過報複,其中就包括2005年巴黎發生騷亂時,美國媒體的煽風點火。
坦率講,馬克龍借訪華之際對美國施壓顯示了他高明的外交手腕,但未必能够成功。畢竟國際關系最終是要靠實力講話的。一個分裂的歐洲、一個被價值觀自我綁架的歐洲、一個日益依賴美國的歐洲,想獲得美國的尊重并捍衛自己的利益是極其困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