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經濟結構不平衡的反思與檢視
香港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的空間狹小是香港面臨的重大挑戰。支撑香港經濟的是四大產業,分別為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旅游、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服務,這四大產業創造了香港較大比例的就業崗位,是香港經濟動力核心所在。但香港發展動能缺乏也正在於此。香港經濟發展四大支柱產業的優勢漸失,而六項優勢產業(文化及創意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和環保產業)卻未能全面發展。近年來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畸形化,製造業比重持續下降,基本經濟結構過於偏重地產、金融等少數服務業。這種經濟發展過度依賴以金融和地產經濟等服務業支撑的經濟產業結構,造成產業發展失衡、經濟轉型緩慢、泡沫化風險增大,香港經濟依靠內部增長需求帶動效應乏力。2020年香港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達到89.85%,製造業產值占比重僅為1.04%。大多數中產和基層市民賴以安身立命的“二號香港”在過去多年出現了競爭力倒退、產業空心化、服務業日趨單一化、新發展動力難以成長、就業結構兩極分化和劣質化、貧富差距擴大、中產向下流、年輕人前景渺茫等等現象,其利益主體——包括大部分中產階層和社會基層,為此付出了代價。⑩香港經濟發展長期“靠外”的模式動能衰退,產業結構、分配結構、階級結構呈現極化現象,社會矛盾易燃易爆。
回歸以來,無論是香港特區政府還是香港社會缺乏危機意識,自以為憑藉幾個傳統優勢行業可以“包打天下”,將西方機構類似於最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的排名奉為圭臬,沾沾自喜於個別領域的“單項冠軍”,銳意進取的精神減退,未雨綢繆的戰略部署鬆懈。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1世紀以來,內地快速發展對香港來說本應是近水樓台的機遇,當然不能說香港沒有把握機遇,衹是與預期的有差距。世易時移,曾經大力追趕香港的新加坡,如今則是另一番圖景了。這得益於新加坡危機意識、憂患意識很強,對諸多可能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都從長期和短期進行布局。2019年香港發生修例風波時,李顯龍就表示,如果新加坡不小心就可能面對類似香港的焦慮和社會分裂情況。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新加坡將遭遇同樣,甚至更糟的下場,因為新加坡更小和更加脆弱。
香港經濟生態和環境受內外因素影響在惡化,香港經濟持續惡化動搖人心穩定,影響香港認受性,還是要切實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為民生改善提供基礎。香港應該尋求新的優勢、新的突破了,不要再僅僅抱持幾個中心的優勢了。內外形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衹有不斷吸收國際和國內的發展優勢和發展思路理念,才能將自己的傳統優勢進行升級,從而延伸和擴展優勢。也衹有拓展出新優勢,才能使傳統優勢獲得加持,優勢傳統才能可持續。香港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促進香港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動能,強化支柱產業的升級和轉型(支柱產業也面臨挑戰和壓力),擴大新型經濟產業的發展(新而不強),推動創新科技的轉化應用,以發展縮小貧富差距。
五、香港深層次結構性問題的解決之道
香港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既已形成,衹有直面去解決。緩解和解決香港面臨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沒有“靈丹妙藥”,必須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實幹、通過發展來提供解決之道。
第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緩解以及解決香港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和突出問題的主體責任在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在政策文件以及各種重要場合不斷宣示中央的政策。中央政府通過五年規劃、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以及各種惠港政策予以支持,但不能代替香港特區去處理和解決這些問題。對於香港特區政府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方面向中央政府提出的要求,中央可謂有求必應。中央政府不遺餘力地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市民。近年來,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十二五、十三五以及十四五和2035年遠景目標規劃中支持香港發展,支持香港充分利用“香港所長”,在服務國家的過程中努力實現自我發展。香港的安全、政制問題,中央可以依法從中央層面通過制定實施香港國家安全法和完善選舉制度的方式予以解決,但經濟、社會、民生問題則要依靠香港自身來予以解決,中央不可能代替特區政府來施政。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實現香港更好發展的重大機遇和不竭動力。國家的強大實力和不斷推進的各種重大發展戰略是香港發展的最大依托、依靠和憑藉。國家超大體量的經濟規模、超大規模的市場空間、超大空間的發展前景為香港發展提供廣闊的戰略發展空間和縱深的發展機遇。
第二,香港特區政府要從戰略高度認識解決香港深層次問題的重要性,把握戰略性有利條件通過發展謀求解決之道。香港深層次問題的解決與否關係到國家利益和香港利益,直接影響“一國兩制”的實踐能否行穩致遠。2014年6月,《“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就指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廣大香港市民的共同願望,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解決社會矛盾、維護大局穩定的重要基礎,是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的主要任務。⑪2021年12月,《“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也明確指出,中央政府堅定不移推動香港特別行政區民主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建構、實踐符合香港實際的民主制度,更好地促進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改善民生,增進港人福祉,切實解決香港居民急難愁盼的問題和深層次矛盾,讓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體香港居民,保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等中心的地位,從而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確保香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不僅不掉隊,而且增光添彩,發揮更大作用。⑫從兩個白皮書內容可以看到,中央高度重視香港的經濟民生問題。在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香港政治生態得到根本性改變,提高治理效能和實現發展具有較好的政治性條件、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呈現不可逆轉的態勢,中央對香港的發展給予戰略性支持,香港發展具有較好的經濟性條件、香港長期形成的獨特地位和顯著優勢仍具有堅實的基礎,提高自身競爭力具有較好的制度性條件、香港雖然面臨複雜和充滿挑戰的不確定性國際環境,但香港仍具有以自身優勢謀得與國際互聯互通的功能性條件。⑬香港必須充分利用戰略性條件謀求發展。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愛國者治港”有利於提升特區政府的管治效能,能够更好地讓特區政府聚焦長期影響香港發展的社會、經濟、民生等問題,特別是讓一些拖而不決、決而不議、議而不行的問題具備得到切實的緩解和解決的政治條件。另外,香港的國際化程度在下降,雖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要對此予以關注。從很多方面的數據來看,內地在各種指標中的比例不斷上升,國際層面的比例則在下降,如果內地在各種指標體系中的比例都占據高位,不利於香港的國際化,不利於香港的國際認同,會削弱香港的國際影響力。
第三,香港特區政府要轉變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⑭香港房價高企、貧富差距大、經濟結構單一、產業空心化、年輕人向上流動難,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是深層次的、多方面的,有複雜的歷史因素、社會根源,也有國際背景。這些矛盾問題,有些是回歸之前就存在的,有些是近年來纍積而成的。當然,也必須承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解決深層次問題也是充滿各種挑戰和不確定性。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日之功,需要綜合施策、多管齊下。但如果再任由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延宕下去,這些問題和矛盾的集聚將達到臨界點,香港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獲得發展的先發優勢。回歸以來,手握巨大先發優勢的香港,過度沉迷於發展的優越感和幾個產業帶來的繁榮,沒有抓住龐大內地的後發機會藉助自身的先發優勢實現發展的突破。另外,對於回歸前就存在的問題以及回歸以來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麼對問題視而不見,要麼沒有決心在諸多問題的初期階段投入資源予以解決,導致問題積重難返。習近平總書記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慶祝大會的發言中要求特別行政區政府要適應現代社會治理發展變化及其新要求,推進公共行政等制度改革,提高政府管治效能,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把依法辦事作為特別行政區治理的基本準則,不斷健全完善依法治澳的制度體系。要善用科技,加快建設智慧城市,以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不斷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⑮香港長期以來奉行“大市場、小政府”和“積極不干預”自由經濟政策,但面對內外形勢的變化,特別是外部風險挑戰和內部矛盾挑戰,有必要轉變治理理念、思維和實踐,以發揮政府在治理中的的積極角色。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央對港澳全面管治權和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的兩權有機結合與依法共生理論與實施機制研究”(18BZZ117)
註釋:
①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2年7月2日,第2版。
②張建:“‘一國兩制’在香港:從探索型實踐轉向高質量實踐”,《統一戰綫學研究》2022年第4期,第98-99頁。
③“溫家寶:香港經濟面臨五大深層次矛盾”,人民網,2010年3月14日。
④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7年7月2日,第2版。
⑤“曾蔭權稱大市場小政府是特區政府恪守經濟原則”,新華網,2006年9月19日。
⑥王紹光、夏瑛:“再分配與不平等--香港案例對中國大陸的啓示”,《比較》,2010年4月。
⑦參見周永新:《真實的貧困面貌:綜觀香港社會60年》,香港:中華書局,2014年。
⑧陳功:“香港的貧窮問題”,FT中文網,2014年10月9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8502。喬希·諾布爾:“經濟不平等加劇香港政治分歧”,FT中文網,2014年10月21日。
⑨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2年7月2日,第2版。
⑩洪雯著:《兩個香港的彌合之路:拆解經濟深層次矛盾》,商務印書館(香港),2021年。
⑪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第36頁。
⑫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第56-57頁。
⑬張建:“新階段香港實現新飛躍具有戰略性有利條件”,《光明日報》,2022年7月20日。
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2年7月2日,第2版。
⑮“習近平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9年12月21日。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11月號,總第29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