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環球時報編者的話:在烏克蘭危機升級、俄烏戰火已延續4個月之際,立陶宛政府近日禁止俄羅斯物資過境轉運至加里寧格勒的做法無疑是火上澆油。作為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原本就已經被貼上了一系列有火藥味和殺傷力的“標簽”——是俄羅斯“扼住歐洲喉嚨的匕首”或“插在歐洲心臟地帶的匕首”,是俄羅斯的“不沉的航空母艦”和“抵禦北約的盾牌”,也是“北約的阿喀琉斯之踵”“北約雙腿之間的火藥桶”。如今,俄方表示“一定會對立陶宛的行為進行回擊”,這又讓很多人擔心“北約最可怕的噩夢”將在加里寧格勒和波羅的海成真。但回顧歷史不難發現,從二戰結束以來至今,加里寧格勒真正做到的是冷卻“北約國家發熱的頭腦”。
北約的阿喀琉斯之踵
俄羅斯擁有1.46億人口,國土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俄羅斯統計局2022年的數據顯示,作為俄羅斯的一個州,加里寧格勒人口剛過百萬。這個面積祗有1.5萬平方公里的俄羅斯國土,從體量上看真的是微不足道,但它的軍事和戰略價值卻非比尋常。加里寧格勒地理位置特殊,與俄本土相距約600公里,北與芬蘭、瑞典隔海相望,南鄰波蘭,西臨波羅的海,東部和東北部與立陶宛接壤。
加里寧格勒舊名“柯尼斯堡”,歷史上曾是東普魯士首府。二戰期間這裡被蘇聯紅軍占領,戰後根據《波茨坦協定》成為蘇聯領土,並改名為加里寧格勒。許多德國人至今仍有“柯尼斯堡情結”,那裡距離柏林祗有500多公里,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在那裡出生和成長。《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曾在疫情前與德國朋友一起到訪過加里寧格勒。德國、中國等國公民可以申請免費電子簽證,進入加里寧格勒地區後可停留七八天。但從德國到加里寧格勒沒有直飛航班,只能坐大巴或開車進入。曾有報導稱,俄德兩國鐵路公司計畫合作修建一條從聖彼得堡經加里寧格勒到柏林的直達列車,但隨著俄羅斯與北約關係的緊張也不了了之。
加里寧格勒就像是一個軍事堡壘,在冷戰期間用於保護蘇聯,現在用於保護俄羅斯。“它是北約的阿喀琉斯之踵。”德國《慕尼黑水星報》6月22日引述德國軍事專家阿爾伯克的話,解釋了加里寧格勒的重要性。阿爾伯克認為,俄方在加里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其射程就可以打到柏林,“這些導彈實際上配備常規彈頭,但必要時也可以配備核彈頭”。
德媒報導還稱,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俄羅斯的這塊飛地開始又轉變為一個核堡壘,用來冷卻“北約國家發熱的頭腦”。近兩年,加里寧格勒在與烏克蘭的持續衝突中扮演了新的角色。俄羅斯已將它在該地區海域的大部分海軍設施從聖彼得堡轉移到加里寧格勒。
在俄羅斯人看來,從2004年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的那一刻起,加里寧格勒的戰略重要性就大為提升,成為威懾對方的最重要前哨。德國電視二台22日報導說,在北約東擴的過程中,莫斯科進一步增加了在加里寧格勒的軍事存在。加里寧格勒地區被認為是世界上受保護程度最高的軍事領土之一。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就設在那裡,還有跨兵種軍事集群也部署在那裡。該地區有堅固的防禦工事,並且有足夠的武器和彈藥來承受長時間的圍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