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拜登新政府就職一周,中美之間有一些直接或間接的較量,雙方立場逐漸清晰,各方解讀不同。有說中美表面緊張,實際相互摸底;有說美方雖然強硬,實則已有伏筆和暗示。
淡江大學榮譽教授陳一新認為,中美雙方正透過各自的管道喊話、放話與傳話,以達到知己知彼的目的;拜登提名的官員在參院相關委員會刻意“淡化”或“冷處理”台灣議題,啟人疑竇,中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甚至籌畫相互國是訪問,不是不可能之事。
美國國務院23日針對台海周邊區域安全議題發表聲明,敦促中國大陸停止對台施壓,與台灣民選代表進行有意義的對話。有人特別留意該份聲明未用“台灣官員”或“台灣政府”,而是用“台灣民選代表”,認為拜登新政府走回“一中框架”,已有伏筆和暗示,對台灣是一大警訊。
TVBS、長風基金會日前舉辦論壇討論拜登上任後的台海局勢,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創院院長艾利森認為,拜登明白只有一個中國,並沒有一個“獨立國家”叫台灣,美國也不會承認“台灣獨立”。
艾利森在美國前總統里根任內擔任國防特別顧問、在克林頓期間擔任國防計畫助理部長,並提供里根至奧巴馬每一位總統的國防部長諮詢服務,目前是拜登的核心幕僚。如艾利森所言拜登持“一個中國”立場是真實的,則中美關係有基礎和條件回暖及重建,前景並不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