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據廣州日報報道,十個孕產婦就有一個出現孕產期抑鬱症,然而長久以來,產前產後的抑鬱卻經常被忽視,不少人覺得孕產婦鬧情緒是“作”。實際上,孕產婦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有助於促進嬰兒的身心健康,並促進孕產婦自身的身體狀況和自然分娩。孕產婦的心理問題如果未得到及時的干預,會給婦女、家庭、衛生系統和社會造成重大負擔,甚至引發嚴重後果。
在南方醫院婦產科、新生兒科醫護團隊的一場女性健康義診活動現場,南方醫院婦產科副主任、產科主任王志堅教授接受記者採訪,呼籲社會關注女性妊娠期心理問題。
一成多孕產婦發生孕產期抑鬱
孕產期抑鬱,是指發生在整個妊娠期及產後6周內的抑鬱症。王志堅指出,懷孕生孩子本來是女性正常的生理過程,但這個過程也是女性容易出現焦慮和抑鬱的一個重要時期,根據發病的不同時期,可分為產前抑鬱和產後抑鬱。在我國,孕產期抑鬱症發病率為5.36%~11.09%。孕產期抑鬱症發生的病因目前還不明確,可能與生物、心理、社會環境、激素水平等多種因素有關。
情緒“三低”持續超2周要警惕
王志堅介紹,孕期常見的負性心理有以下表現:煩躁,心情惡劣,擔心胎兒發育健康;憂鬱,造成失眠、厭食、性機能減退和植物神經紊亂等;淡漠,可能只關心胎兒而對以外的事情漠不關心,影響夫妻感情;依賴,過分依賴丈夫或母親;暴躁,愛發脾氣,發怒時血液中的激素和有害化學物質濃度會劇增,並通過“胎盤屏障”,使胎兒直接受害,懷孕前三個月若經常發怒,可能造成胎兒腭裂和兔唇;擔心、疑慮,擔心輻射、擔心自己生病、擔心丈夫不忠、總是疑心重重;羞怯,怕別人看出自己懷孕了,羞於出現在公共場所;焦慮,由於對未知的焦慮、對分娩的恐懼等,整天焦躁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