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
http://www.CRNTT.tw   2020-10-19 08:40:09
  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中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各領域,統籌發展和安全,通過推動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更大力度創新,打造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動力系統,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

  人民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文章表示,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既要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各個領域、各個地區、各個環節、各個層次全面暢通國內大循環,也要以全球視野看待中國發展的比較優勢和短板弱項,以國內循環促進國際循環、以國際循環促進國內循環。這就要求我們拿出更大勇氣、更多舉措,以更深層次改革打通阻礙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淤點堵點,特別是加快推進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深入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以開放、服務、創新、高效的發展環境吸引人才、資本、技術等各種要素以及企業和產業集聚。堅決打破部門、地區、行業分割並加強政策協同,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高標準市場體系,實現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和經濟社會循環。深化金融改革,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引導各類資源要素更多流向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領域。

  文章指出,對外開放是基本國策,是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既要堅持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質量和效益,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又要通過發揮內需潛力,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這要求我們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務實合作,積極與願意同我們合作的國家、地區和企業開展合作,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合作格局。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等銜接起來,在國內部分地區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高地。把握全球產業分工格局變化和貿易轉型的機遇,大力發展基於數字技術的貿易新業態和產業新模式。健全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按照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原則,建立健全外商投資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外商投資服務能力和水平。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構建更高水平的國際經貿規則、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在後疫情時代加強與世界各國在恢復重建中的合作,共建開放合作、開放創新、開放共享的世界經濟。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統籌發展和安全、實現產業安全和經濟安全的保障。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既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把握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又要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在更高起點、更大空間推動比較優勢轉換,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的地位。這要求我們把創新放在首要位置,依靠創新轉方式、調結構、增動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基礎創新和原始創新能力,從源頭上解決各種“卡脖子”技術背後的重大科學問題。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備產業體系的產業基礎優勢,創造有利於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環境,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保障能力。鼓勵引導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加快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加快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鞏固重點產業鏈,突破關鍵產業鏈,抓緊布局戰略性產業鏈。支持具有人才、科技、產業和市場等優勢的地區協同推進原始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形成創新高地和發展高地。以科技創新引領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全面提高中國經濟發展的科技貢獻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堅持開放創新,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共同解決全球發展中的重大難題,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中國方案、作出更大貢獻。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