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良法促善治 民法典將成制度“新坐標”
http://www.CRNTT.tw   2020-05-28 09:11:08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從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從婚姻家庭到物權債權,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呼之欲出。十多部民事單行法“聚沙成塔”,66年民事法律創立和修訂的“接力賽”,幾代中國人“厚積薄發”,終於創設出這一部科學性、系統性的制度成果。

  證券時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表示,以良法促善治,這部兼具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反映人民意志的良法,將在中國制度文明史上樹立“新坐標”。

  文章分析,良法當反映人民意願,維護法律秩序,引領良好風俗。

  作為民事主體最基本的權利,人格權在民法典草案獨立成編,開創了世界民法典之先河。中國民法典一改大陸法系“重物輕人”的思想,在民法調整的人身關係、財產關係中突出人身關係,將人格權與物權、合同、婚姻家庭、侵權責任編等並列,更為強調對自然人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的保護,彰顯了民法典“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民法典草案通過規定贍養權、撫養權、扶養權等,落實公序良俗和家庭道德規範,讓自然人外延到家庭、婚姻關係中,同樣得到權利的保障。

  不限於“從搖籃到墳墓”,民法典草案對人身權利的保護,還從自然人擴展到胎兒和遺體。民法典創設的“胎兒利益保護”、“被侵權人死亡”後的侵權保護條款,彰顯了新時代對人格權保護的充分重視,也體現了對人的成長和發展的終極關懷。

  良法當把脈時代需求,體現時代特征,引領歷史潮流。

  民法典草案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基本原則;順應信息時代潮流,保護網絡時代隱私權,保護網絡虛擬財產,完善電子合同規則,細化網絡侵權責任;回應新時期人民關切,通過規範胎兒權利、高空拋物、居住權制度等,讓各類處於模糊地帶的權、利、責有所依歸,人們的社會生活得以“定分止爭”。

  民法典草案回應現代科技發展,站在時代潮流之巔,將成為兼具前瞻性、引領性、開放性、包容性的二十一世紀民法典的代表。

  良法還當兼具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傳承中華文化的“精氣神”。

  民法典草案強調誠信建設、傳統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了中國特色法律制度。“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提出“離婚冷靜期”等,突出了維護家庭和睦的傳統價值取向;強調對未成年人保護,保障老年人權利,規範婚姻財產關係等,不少規範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為世界民事立法和進步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文章強調,作為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民法中蘊含的權利意識、契約意識、平等意識、責任意識等,終將以良法促善治,為中國建設法治國家,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制度根基。

  從世界現存第一部完備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到英國的《大憲章》,從《拿破侖法典》到《德國民法典》,人類歷史的發展,世界大國文明進步的每一個重要時刻,都會留下具有標誌性的制度成果。而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征,反映14億人民共同意志的中國民法典,也將成為中國制度文明史上的 “新坐標”。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