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聚焦自立自強全面增強創新活力
http://www.CRNTT.tw   2022-12-30 08:42:06
我們要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體系建設,打造創新主體合力。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電/科技創新是百年變局中的關鍵變量。要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聚焦自立自強全面增強創新活力。
  
  經濟日報發表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伍建民文章表示,科技興則民族興,人才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要有力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這些重要論述,既是對發展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對未來的深遠謀劃,為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內科技、人才、創新事業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縱觀人類發展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和生產力提升的關鍵要素。科技創新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一個關鍵變量,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把科技創新作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核心是通過科技的力量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節約生產要素成本,使得產業向更高科技水平邁進和科技向產業化數字化方向發展,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新時代新征程,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文章提出,我們要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體系建設,打造創新主體合力。要積極構建高效完備的國家創新體系,提高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創新活動效率。要著力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進一步明確國家實驗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科技服務機構等各類創新主體在創新環節中的定位和在創新鏈條中的功能,暢通創新資源在各個創新主體之間、創新鏈條之間、創新環節之間的流通渠道,全方位激發主體活力,系統提升各類主體創新能力,夯實創新發展的基礎。要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鼓勵和支持研究型大學、科研院所、企業聯合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完善投入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靈活化的發展模式,創新研發創新平台和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模式,積極尋求前沿技術突破。要著力營造創新氛圍,引導和支持創新主體在共享科技資源、聯合建設研發創新平台、承擔重大科技任務、拓展科技應用場景等方面加強合作,促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
  
  立足基礎研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一方面,要著力提高基礎研究能力和水平,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建設一批支撐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科研基礎設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培育一批新興學科和特色學科,強化基礎研究戰略科技力量。同時,要切實增強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研究的穩定支持力度,強化源頭創新,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提升中國基礎研究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要著力實施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要發揮企業作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作用,實施更大力度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激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要健全鼓勵國有企業研發的考核制度,設立獨立核算、免於增值保值考核、容錯糾錯的研發準備金制度。要推動國家科研平台、科技報告、科研數據進一步向企業開放,鼓勵將符合條件的由財政資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企業使用,提高中小企業研發創新能力。
  
  著眼關鍵領域,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要促進技術成果與重大需求相結合,強化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加大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生命健康技術、智能芯片技術等領域關鍵節點的研發攻關力度,推動新興前沿技術產品化、商品化、商業化應用,提升新興前沿技術全球競爭力和控制力,還要面向重點產業、新興產業,著力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5G等技術與新能源、新材料、生態環保技術、生物技術等戰略技術領域融合創新,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動對重大基礎前沿和戰略必爭領域的前瞻部署,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