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北京時間5月5日,美聯儲宣布加息50bp(0.5%),並於6月1日開啟縮表。前三個月縮表規模上限為475億美元,三個月後增加至950億美元,目前聯邦基準利率目標區間為0.75%-1%。除此之外,美聯儲還表示,將在今後幾次會議上都討論加息50bp的可能性。消息公布後,美國十年國債到期收益率水平變化不大,維持在3.1%左右;儘管美國股市標普500指數、美元指數在消息公布60分鐘內分別出現了1%左右的較大波動,但對照歷史平均波動率來看,全天波動不算激烈,顯示美聯儲本輪決議總體在市場預期的範圍之內。
中國網發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徐天啟文章介紹,自2021年6月以來,美國通脹率長期保持在5%以上,2022年3月更是高達8.6%,遠高於美聯儲的目標通脹率2%。與此同時,美國失業率逐漸回到5%以下,加之股票價格、房地產價格上升明顯,美聯儲的確有重新調整貨幣政策,防止經濟進一步走入過熱區間的傾向。實際上,早在美聯儲開始加息以前,代表長端利率水平的美國10年債到期收益率早已從2022年1月份的1.5%上升至4月份的3%附近,由此可見,大多數美國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對於本次加息都有相當的預期,宣布加息後美國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程度也基本上反映了這一點。
文章認為,儘管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無需過於擔心。討論美聯儲加息對中國造成的負面影響,第一是擔心資本外流,第二是擔心匯率大幅波動影響涉外企業的正常經營。從資本外流角度看,中國目前利率水平適度,權益市場估值水平仍有吸引力。截至5月6日收盤,全部A股加權市盈率(TTM)約為15.13,對比歷史數據接近於30分位值;滬深300公司加權市盈率約為11.70,遠低於標普500公司加權市盈率約22的水平。從企業實際經營來看,與人民幣匯率波動關聯最大的,是大量從事外貿活動的中小微製造業企業,人民幣一定程度的貶值有助於這些企業的生產經營;涉外大型企業當前經營穩健,並可利用外匯掉期、互換等衍生品工具規避匯率波動,不會因人民幣匯率正常波動產生系統性經營風險。
中國已是超大規模的經濟體,從2021年中國GDP比例來看,內循環經濟佔中國經濟比例超過81%,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因此,從貨幣政策實施角度看,中國仍要堅持“以我為主”。考慮到目前中美10年債利差水平,中國短期內不宜再採用大規模調整利率的價格型貨幣政策,但可適當採取精准的專項數量型貨幣政策,如中小微企業貸款、高精尖項目貸款、綠色信貸、農戶貸款等專項貸款,把錢投到真正能帶來實際產出的地方,幫助緩解當前面臨的經濟壓力。
目前中國在社會經濟運行中的核心任務,是盡快將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住。疫情反覆對貨物、人員的流動都造成極大阻滯,對服務業更是衝擊顯著,對經濟發展形成負面影響。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分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正是對這種潛在風險的及時回應。
文章分析,本輪美聯儲加息周期仍在進行中,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會到此為止嗎?回顧1970年-2022年50多年間美聯儲對政策利率的“操作歷史”,美聯儲調整政策利率往往都具有一定連續性,除非突發重大變故,否則不會突然停止。再短暫的加息周期,至少也要持續12個月以上(如1983年5月-1984年8月)。在預期之中的利率變化往往並不可怕,並且聯邦基金利率是隔夜利率,而與企業長期經營、居民住房貸款關係更加緊密的長期利率變化會更加平穩。儘管如此,在美聯儲加息周期中,相關涉外企業,特別是擁有大量外債的企業要重視經營風險,防止、減少利率與匯率波動給企業經營帶來不良影響。
文章指出,美聯儲周期性的政策調節,再次提醒國際貨幣體系亟須改革。由於美元在世界貨幣中的主導地位,美國調整貨幣政策勢必會帶來巨大外溢效應。然而,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主要是幫助美國自身應對國內經濟、金融風險,往往不考慮其他國家正面臨的困境,從而會給這些國家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那些與美元深度掛鈎的國家貨幣,只能無奈跟隨美聯儲進行政策調整,被動承受風險。當前隨著烏克蘭危機的不斷發酵、新冠肺炎疫情的反覆衝擊,世界經濟增速前景進一步走低,世界銀行近期連續下調了對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2%,相比2021年6月預期的4.3%大幅倒退。國家地區之間更是分化明顯。在美國經濟有過熱傾向的同時,其他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仍面臨著需求不振、復甦疲軟的情況。此時無奈跟隨美國調整利率政策,對這些國家的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