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警示消費者過度負債
業內指出,消費金融領域具有較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在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平台等機構廣泛參與競爭下,居民消費信貸市場將從藍海走向紅海。不過,消費者也需警惕消費金融產品的相關風險,避免過度負債。
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指出,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其中提到,嚴禁金融產品過度營銷,誘導過度負債。銀保監會風險提示也指出,一些網絡平台為獲取海量客戶,通過各類網絡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要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日前撰文指出,金融科技公司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亂象更加值得高度關注。與持牌金融機構相比,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依賴購物、交易、物流等行為數據,更多依據借款人的消費和還款意願,缺乏對還款能力的有效評估,往往形成過度授信,與場景誘導共同刺激超前消費,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輕人深陷債務陷阱,最終損害消費者權益,甚至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危害。
專家指出,互聯網借貸產品是消費金融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監管警示風險但適度發展消費金融的政策總體上不會改變,應出台更多政策措施,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支持互聯網消費金融規範健康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普惠金融研究院常務主任、研究總監莫秀根表示,多頭借貸等風險之所以出現,最主要的原因是信貸信息不能良好共享。當前我國征信體系主要是銀行的借貸以及一部分互聯網平台的借貸信息,不是很健全。下一步,監管部門應著力解決各種平台借貸信息收集、共享的問題,讓貸款方更全面了解客戶的借貸和信用信息情況。
除了補齊制度短板、完善征信機制體制建設,莫秀根還指出,過度負債問題更深層次原因是客戶缺乏金融素養,沒有做好收支平衡規劃,為此,應提升居民個人金融素養,將金融素養教育納入國民基礎教育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