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企業在為國際礦山巨頭打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表示,高礦價下黑色產業鏈上游國外礦業公司和鋼鐵企業及下游用鋼企業的利潤分配模式已完全失衡,從巴西或澳大利亞開採出的鐵礦石到岸成本僅為30美元至40美元,銷售價格遠高於成本價。
2010年,淡水河穀、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礦業公司淨利潤合計高達487億美元,同期中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897億元,利潤額不到三大礦企合計利潤的三分之一。10年過去了,除礦業巨頭增加了FMG之外,上述對比狀況並未得到根本改觀。
進口鐵礦石價格高企,再次凸顯了中國鋼鐵業資源保障的短板,也警醒有關各方統籌發展與安全不可掉以輕心。
由於國內相關資源禀賦較差,我國鋼鐵生產原料大量依賴進口,並且進口來源高度集中。2015年以來,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連續6年超過80%,進口量連續5年保持在10億噸以上。鐵礦石主要來自於澳大利亞和巴西,兩國進口占比超80%。
目前,國際四大礦山巨頭供應量占全球鐵礦貿易總量近70%。高度壟斷的市場格局下,我國鋼鐵業受制於人的軟肋盡顯無遺,也給了投機者興風作浪的機會。
真抓實幹解決痛點
“合理的價格不是談判談出來的,終究要靠實力說話。”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專家學術委副秘書長陳子琦表示,鋼鐵工業資源保障建設是一項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做大量長期扎實工作,包括合理開發利用國內資源、增加海外權益鐵礦比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