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於供應未能跟上迅速增長的需求,原油、燃油、汽油和天然氣短缺的現象早在1973年、甚至1972年就已出現。
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國得克薩斯州和相鄰各州的石油產能大量過剩,為了支撐油價,得克薩斯州鐵路委員會下令關井停產。
然而,在整個20世紀60年代,油價長期處於低位,這一方面推動石油消費迅速增長,另一方面則抑制了對生產的投資,到了1972年3月,閑置產能徹底消失。
從那時起,美國越來越容易受到進口中斷的影響,油價上漲是遲早的事。
1972年冬天,燃油供應承壓。煉油廠的對策是增加蒸餾油的產量,但這導致次年春季和夏季汽油短缺。
1973年10月5日、也就是贖罪日戰爭爆發的前一天,美國財政部呼籲所有消費者將恒溫器調低三度,以免在即將到來的冬天出現燃油和天然氣短缺。
不斷加劇的能源危機或許促使阿拉伯石油出口國認為實施禁運能改變美國的外交政策,但能源短缺多半本就會迅速導致油價飈漲,即使不實施禁運也是一樣。
亞洲面臨氣荒?
亞洲的能源危機在2020年四季度就已有跡可循,當時有報道稱,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一些國家正在努力獲取足夠的液化天然氣,以滿足迅速增長的消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