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需要精進各種環境感知的能力、包括和各種智能設備的交互,比如機器人需要上下電梯,通知客人(座機、手機、智能音箱等),以及室外服務機器人還需要判斷路況,這些與環境交互中的智能系統我們可以統稱為環境智能。機器人和環境之間如何通訊,如何更好的理解所處的環境,需要機器人廠家和相關行業一起努力,從而形成行業標準,為服務機器人修路架橋。”應甫臣說。
人機交互要像人際溝通一樣自然
專家認為,服務機器人應以服務為核心,並具有明確的價值擴展路徑,最終回歸商業本質。那麼,服務機器人對機器人性能提出哪些要求,需要發展哪些技術來作為支撐?
應甫臣表示,服務機器人的人機交互體驗很關鍵,因為在它溝通的整個工作環節中,會接觸各種角色的人員,比如作為機器人同事的工作人員或者接受機器人服務的用戶、工作過程中接觸到的路人等。因此服務機器人對人體工程學及人機交互都有很強的要求,以確保操作的便捷性以及交互的流暢性。在交互上,服務機器人需要將UI、語音、視覺等技術手段有機結合,使得人和機器人的交互如同和人類交互一樣自然。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服務機器人的工作場景往往是和人的活動高度重叠的,有的地方人流量還很密集,如電梯這種狹小的空間。”應甫臣指出,如果再考慮到室外機器人的話,還需考慮到服務機器人和其他交通工具的互動,因此服務機器人在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以及人與機器人的和諧共處就顯得尤其重要。
機械臂加持拓展應用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