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記者 張心怡)本港第四波疫情持續惡化,確診人數不斷上升,至今仍無緩和跡象。從跳舞群組到葵盛西邨,再到九龍灣麗晶花園,疫情已至人心惶惶,特區政府的抗疫工作引發各界不滿。近日,多間港媒發表社評,批評特區政府在抗疫期間表現不力,優柔寡斷。
《大公報》發表社評稱,第四波疫情爆發之初,政府如果追蹤確診者的所有接觸者並實施強檢,足以切斷傳播鏈,香港就不至落到今日田地。可惜的是,香港抗疫似乎總是慢三拍,法例不配套,檢測跟不上,生活支援、隔離設施亦不足,結果是捉襟見肘,漏洞處處。
文章亦指出,香港抗疫措施陷入放寬、收緊、再放寬、再收緊的輪回之中,經濟民生備受打擊,而在疫苗普及之前,說不定還有第五波、第六波。相比之下,內地早已恢復正常生活,市民出行不必戴口罩,經濟興旺,出口更是創出新紀錄,香港人紛紛北上,就是用腳投票。事實證明,全民檢測不是口號,“清零”不是口號,其他地方做得到,香港沒有理由做不到。抗疫是香港“頭等大事”,凡是其他地方證明有效的措施,香港都應該借鑒採用,香港絕對不能成為國家抗疫良好大局的“缺口”。
《文匯報》發表社評稱,回顧第四波疫情愈演愈烈的過程,重要的根源在於一系列防疫措施落實不到位,表面上是疫情來勢汹汹、當局受限於資源,其實核心問題是跨部門的統籌協調工作做得不到位,沒有實現類似內地的“聯防聯控”抗疫合力。特區政府既然已經有強檢令、禁足令等法律框架,又有限聚令、口罩令等社交距離措施,就要充分用好現有的控疫工具、以強有力的統籌協調,把強檢、追蹤工作做到滴水不漏,才有希望比較徹底控制疫情。
文章強調,特區政府既然已經有了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防疫措施,絕大多數市民亦樂意配合落實社交距離措施,就必須深刻吸取第四波疫情的教訓,把該用的“工具”用好、把該落實的措施落實到位。對於被鎖定為高危的處所,要第一時間把強檢和追蹤工作做好,無論是採用強制定位追蹤還是禁足令,都必須確保不能再把病毒傳播出去,這是本港把疫情控住的必然要求和唯一希望。如果不能把措施做足做好,繼續用“等運到”的心態應對疫情,到頭來只會令全社會付出更為慘重的代價。 |